2025年5月7日,信息技术教研室成功召开了第十二周教研会议。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付延霞主持,刘力源、郭家豪、侯闯闯、侯少文、廖金菊、张志华多位教师共同参与,围绕教学安排优化、教学材料规范、实训管理强化及课堂质量提升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,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明晰方向。
付延霞主任在会议中宣布自本周起全面启用优化版作息时间表,其中上午教学时段调整为8:10进行预备,8:20正式开启第一节课程;下午教学时段优化为14:40预备,14:50开始授课,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时段提升课堂效率。付延霞主任在会议中宣布自本周起全面启用优化版作息时间表,其中上午教学时段调整为8:10进行预备,8:20正式开启第一节课程;下午教学时段优化为14:40预备,14:50开始授课,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时段提升课堂效率。
在教学规范管理方面,教研室建立动态化质量监控机制,重点针对教师授课计划、68课时课程标准、教案(理论/实训)、教学日志及18周72课时实训报告册等教学材料实施随机抽查制度。其中,教案需充分体现备课的细致性及课后小结的及时性;教学日志严格执行"10%平时表现+40%实训成绩+50%理论考核"的评分体系,要求完整记录考勤数据、作业布置等教学轨迹;实训报告册实行标准化管理,要求封皮信息完整、内容格式规范,采用百分制批改并标注批阅日期,倡导教师撰写个性化评语增强指导实效。
针对实训课程质量提升,教研室确立"质量优先、过程留痕"的指导原则,要求教师严格区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环节,重点强化实训作业的批改反馈机制。特别强调电子作品的系统化收集与规范化存档,确保实训成果全程可追溯、质量可评估。
课堂教学方面,教研室倡导教师践行"精准备课、活力授课"的教学理念,灵活运用启发式、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,严格落实课堂纪律管理。通过建立"听评课—反馈改进—二次验收"的闭环督导机制,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开展专项评议,针对教学策略、互动效果等关键维度提出改进建议,并开展跟踪式二次听课评估提升成效。
本次教研活动通过"查问题、明标准、定举措"的系统化推进,构建起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。教研室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完善教学检查常态化制度与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,通过教师发展工作坊、优质课展示等配套措施,持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双提升,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教学根基。
图/郭家豪
文/刘力源
审核/付延霞